第652章 ? 吏部的指导方向-《朕真没想败国啊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要知道明年如果也科考,还不得跋山涉水又要舟车劳顿,所以留在了长安。

    大周遍地是机会,一个内升的帝国,到处都透着小老板付欣欣向荣的气息。

    各方面都在改革,一派新气象。

    本来就应年轻人的喜好。

    吸引力是其它地方未有的。

    中榜的学子,第一时候就去教育拿了铭牌。

    然后跑到吏部办事处,登记完后跟三五好友庆贺。

    长安的酒肆比以往更加的热闹。

    有人得意畅饮高歌。

    有人失意买醉消愁。

    吏部那边则开始忙碌起来,同时没闲下来的还有锦衣卫与政法卫。

    一个明面上普查高中的学子的信息,一个暗地里调查中榜学子的详细背景与家世以及与人活动的关系。

    不管是明面上的还是暗地里的都不容易。

    而且工作多且繁杂。

    当然,吏部也头疼,一下子要安排这么多的学子,也是一件不轻松的活。

    房玄龄拿着登记完的高中学子的名单进了宫。

    “陛下,如何安排这些学子,你给一个指导吧!”

    叶庆接过名单,瞧了一下,这些高中学子们的成绩还有籍贯。

    想了想道:“大胆使用,小心调查,有功提拔,先外在内,务实留下。”

    二十字方针。

    算是给房玄龄一个指导方向。

    接着叶庆又道:“你们吏部可以将学子们招到衙门里,来一个面拭询问,在通过面拭评定其是否有真才实学,在酌情给与官职位。

    这些新学子,主要都往朔州跟河西都督府送,少量的派到巴蜀。”

    “是陛下,臣知道如何做了!”

    有了叶庆的指示,房玄龄的工作就好做了。

    于是回去召集官员,拟定了一个面试会。

    对中榜者进行摸底排查。

    毕竟有的人写文章,夸夸其谈,考试是一把好手。

    到了实操却啥也不会,应变能力很差。

    哪一些可以直接就放到地方当县令之类的主官,哪一些可以当辅官雄姿英发锻炼一下。

    哪一些适合放在地方,哪一些适合留在各衙门在下面当刀笔吏都能很清楚的知道。

    不说八九不离十吧,起码六层以上是对的。

    帝国扩大太快了,官吏确实极缺。
    第(2/3)页